400-888-8888
工作时间:9:00-18:00

中国大循环:经济观察

来源:[db:来源]日期:2023-10-03 浏览:25

秋分快到了,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快要结束了。

第三季度是关键时期,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主要经济指标正在慢慢变好,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4.5%,比上个月增加了0.8个百分点,消费也在稳步增长,服务业也在快速恢复,新动能还在继续发展……宏观政策一直在推动经济复苏,中国经济的大循环动力也在不断释放。

虽然经济显示出了积极的信号,但我们也要注意到面临的风险挑战:当前世界形势正在加速演变,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际经济循环格局正在深度调整,国内经济也面临了不少困难。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要怎么样才能持续稳定地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他明确了中国经济循环的战略方向,引领着经济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作为一个大国经济,我们需要一个强大而有韧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塑造新竞争优势,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坚定向前。畅通经济大循环,立足国内大市场,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

夯实经济发展根基的关键举措:加快构建大循环

东方航空接收的两架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次开启“双机商业运营”,8月4日,同时执行“上海虹桥—成都天府”航线。

C919已累计获得30多家客户、1061架订单,商业运营稳步向规模化迈进。

超大规模市场为国产大飞机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商飞公司预测,2021年至2040年,中国航空市场预计将接收9084架新机,成为全球最大单一航空市场。

国产商用飞机型号的研制、运营不断提升的研发制造能力,将带动中国航空制造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中国经济正不断展现新格局,开拓新空间,在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中。

这个是一个关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布局,也是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的关键措施——

就在3年前的春天,2020年3月底,习近平总书记为了考察复工复产到宁波舟山港,还冒着雨。

由于疫情冲击,国外原材料进不来、国内货物出不去,这对于以出口为重要经济支柱的浙江省产生了影响。

“我觉得现在的情况已经变化很大了,我们原来依赖大量进出口的环境条件已经改变,我们必须根据新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回到北京后,不到十几天的时间,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概念。同年十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了全面部署。

这个决策是有远见的,也是指导方向的。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构建新发展格局,首先要把国内大循环搞好,这是治本的办法。‘双循环’不是要关起门来自给自足,而是在别人不给我们开门的时候,我们自己还能活下去、活得更好。我们要敞开大门,欢迎任何人和我们合作。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办法。”

把国内大循环搞好,这是按照规律,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经济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这本书里,马克思详细解释了社会再生产的四个步骤——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习近平总书记用一个形象比喻来解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经济循环要顺畅,就像调理好全身阴阳气血的任督二脉。”他说,经济活动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在不同步骤之间有机地衔接,比如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这样就能实现循环流转。

以前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是67%,而到了2022年,下降到了35%。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反映了大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和资源主要倚赖外部,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为了应对外部冲击,中国开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近年来,中国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过去7年中超过了100%。今年上半年,内需贡献率这一指标仍然超过100%。

这是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经济运行的深刻转变。

主要发达国家都有强大的内需市场。2020年,美国和日本对外贸易依存度分别为18.3%和25.2%,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42.1%。在这两个国家,最终消费占比分别达到了82.1%和74.7%。

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条件已经发生了改变。自从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均GDP已经超过1.2万美元,中等收入人群不断扩大,实现了从低收入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

特点就是内需是主导,而且可循环。

内需主导很重要,可以应对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的影响;内循环也很关键,可以保持供给体系畅通,韧性强。

中国经济现状看,总需求不足成问题,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也是问题。

今年以来,虽然经济总体回暖,但是进入二季度,投资、消费、出口和工业都有波动,经济回升面临困难挑战。

中央政治局会议说,经济面临新问题,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八月以来,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政策起作用,工业和服务业生产加快,国内需求增长,积极因素增多,经济好转。

但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因素叠加,经济恢复仍需稳定基础。

“中国经济正在转型阶段,疫情后传统发展模式的问题更突出。”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王昌林说,不能再靠资源投入和简单扩张需求来刺激增长,必须增强国内循环动力,为经济提供持续支持。

把国内大循环搞好,是未雨绸缪、统筹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措施。

中国农民丰收节,就要到了。广袤的田地上,一幅五彩斑斓的秋收图像正在慢慢展现。关键时刻,各地各部门都全力以赴,确保全年粮食产量超过1.3万亿斤的目标。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重要部分。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夏粮丰收,早稻增产,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秋粮生产总体稳定,有利于全年粮食稳产增产。 稳定中国的饭碗,保障粮食安全,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中,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有些国家内顾倾向增强,世纪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相互交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混乱,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能源供应紧张等风险频繁出现;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迅速推进,全球创新版图加速重塑,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远变化。 以下是去年我国进口额最大的商品:集成电路进口额约为2.77万亿元,占全部进口总值的15.3%;原油进口额约为2.44万亿元,占比约为13.5%。 2010年至2021年,我国中间产品中进口零部件的比重从26.2%下降到18.4%,反映出我国自主创新水平稳步提升。关键的核心零部件问题仍然突出,我们对原油、铁矿石、天然气、大豆等初级产品的依赖度较高。听着,总书记说得一点都没错,现在国际形势挺不稳定的,咱们就得依靠我们自己的大市场,激发内需潜力,这样能够应对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的影响,还能保证国内经济正常运转和社会总体稳定。总书记还说,国内大循环不只是数量上的对比,更重要的是指一个国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韧性和控制力,就是实现高水平自给自足。要想掌握创新和发展主动权,就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搞好国内大循环,就是为了推进我们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现代化理论认为,后发国家要想赶超成为现代化国家,就得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经济现代化路径和战略。说到这,我想起了广西钦州港码头,每天都有一列列装满跨境货物的铁海联运班列从那里开出去,开进内陆市场。今年前8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联运班列运输了56.2万个标箱的货物,同比增长了12.8%。而且现在这些班列还覆盖了我国中西部的18个省市,货物流向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个港口。

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联通,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互相串联,新疆、云南、广西、四川、重庆等省份相互联动,长江黄金水道横向协同,以前是内陆的地区成为了开放的前沿。今年上半年,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了2.8%,比全国整体增速高出了0.7个百分点。

实际需求和潜力大,生产和供给能力强,要素禀赋总量优势明显,政治经济融合度高,创新因素加快聚集......超大规模的经济体具有这些显著特点,这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最独特的比较优势和动力源泉。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不断加强国内大循环的主导地位,将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稳固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

过去三年多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和推动下,全国上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意义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思路越来越明确,构建新发展格局稳步推进,经济大循环扎实推动。

科技支持不断强化——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研发人员,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中国的航天探测器“嫦娥”、“天问”等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入了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十名。

中国消费市场强劲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到44万亿元,居全球第二,还是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连续14年,中国都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约为30%,一直在不断提升,变得更高端、更智能、更绿色。 中国国内和国际“双循环”已经更加顺畅。城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同步进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也从2012年的18%下降到2022年的14.7%。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一。 我们立足国内,扩大内需,畅通循环,这是中国经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地向前迈进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努力打造一个百毒不侵、金刚不坏的经济体,才能应对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继续生存和发展”。 为了增强内生动力,我们要依靠强大的国内市场来赢得竞争优势。 7月19日,一份重要文件发布。

超过90%的企业是民营的,中央政府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以支持民营经济活力和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

中央编办批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内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推动民营经济壮大的专门机构。还出台了28项措施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延续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政策......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密集出台,各种经营主体的发展预期趋于稳定,八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

七月二十四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在疫情防控平稳转向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的过程。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畅通国内大循环是应对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佳选择,也是在全球秩序变化的背景下,中国要实现资源要素更高效优质配置的选择,其核心动力来自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说。

在当前阶段,经济循环畅通的主要任务是有效供给。强大的有效供给能够穿过循环的障碍,消除制约因素,进而促进产生有效需求,实现经济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9月6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到了"新质生产力"这个新概念。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培养新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不同,它涉及新的领域,技术含量很高,关键在于靠创新驱动。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发生了变化,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全面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自立自强看作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他进行了战略性的、全局性的谋划,提出了一系列的奠基之举、长远之策:

我们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实力,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要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的一体设计,实现有效的贯通;要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

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了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基础研究列为科技工作的重要日程,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外媒评价说,在长期技术研发实力的基础研究领域,中国的实力正在切实提高。

“中国经济未来要靠‘从零到一’的基础创新和颠覆性创新来发展,这能帮助产业升级和创新成果转化,助推供给侧改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说。

嘿,我们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需求拉力——

2023年,中国电影暑期档的票房首次突破200亿元,观影人次达到5.05亿;今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18.39亿人次,收入达到1.21万亿元,旅游热度比2019年同期明显高;中秋国庆假期马上就要到了,出游需求一路上升。

虽然现在国内消费的恢复依然面临压力,但是这庞大的消费规模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时刻显示着国内大循环潜力无限。

采取一系列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发布提高“一老一小”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等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扩大内需的政策纷纷出台,从需求、供给、流通等各个环节协同发力,巩固着经济回升的良好势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扩大内需不是应对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的一时之策,也不是要盲目增加政府投入,而是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有效的扩大内需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水平,使得打造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进程。

嘿,这代表了中国国情的活生生例子:2022年北京市人均GDP超过19万元人民币,比甘肃省人均GDP多了4.2倍;在经济大省广东,珠三角9个市的经济总量占据广东的八成多,而粤西、粤东、粤北的12个市只占不到两成。

只有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才会有更广阔的国内循环空间,才能更充足。“过去5年,全国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约7700万人,城镇化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按照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约1.38万元的计算,城镇化每年直接带来的居民消费增量约为2000亿元。考虑到未来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整体提升,直接增量和间接带来的消费潜力更大。”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史育龙说。

新时代以来,按照中央的安排,“提低、扩中、调高”的收入分配改革措施持续发力,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到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全国上下都在不断缩小收入差距、着力推进共同富裕,为国内大循环注入持续动力。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顶层规划,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来扩大消费,持续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十四五”重大工程为引导,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通过升级产业链和供应链来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抓住数字化等新循环要素,延长循环链条、提升循环效率……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速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传入参数: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强动力——

位于G60高速旁的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内,南浔(松江)人才科创中心的两栋大厦引人注目。2020年启用以来,这块“飞地”已成为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

入驻南浔(松江)人才科创中心的谱禾(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测试和检测设备研制。“既可以获得上海的人才和科研资源,也能享受南浔等地的产业支持政策,未来计划在南浔拿地建厂。”企业创始人陈兵说。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产业飞地”“科创飞地”等持续升级,促进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活力。

通过深化改革,打通阻碍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将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带来一个经济体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居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专章首位。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

输出结果:与我共同努力校长刘元春说啊,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给国内大循环创造持久的动力。在关键的制度改革上要有所作为,进一步释放改革的好处嘛。 啊,可靠性要升级嘛!补齐短板,加强我们的强项,守住安全底线。 7月3号,一辆纯电动车悠然地驶下了广汽埃安的生产线,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生产数量突破了2000万辆大关! 2020年9月,我们累计生产超过了500万辆,然后2022年2月突破了1000万辆,又过了一年零五个月,我们实现了第二个1000万辆!哎呀,疫情三年,还经历了停产和芯片供应的瓶颈,全球汽车产业停滞不前,但是我们中国新能源汽车却逆势崛起!今年上半年,我们中国成为了全球汽车出口冠军!哎呀,1至8月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了36.9%和39.2%!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到了总销量的29.5%!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外市场都实现了双增长,这可是因为我们关键的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产业基础也变得更加扎实啊!

听说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得保住两个东西,一个是咱中国的粮食饭碗,另一个是咱制造业的地位。咱这么多14亿人口的大国,得靠咱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哪个少了国际市场就护不住咱们。”

咱要从供给侧下手,解决咱发展的瓶颈和问题,这才是关系咱国发展的大事,咱主攻国内大循环。

咱要突破大循环的瓶颈,解决咱的梗阻,关键技术咱得自己掌握——

关键核心技术不是闹着玩的,买不来、找不来、哄不来。对于咱这样崛起中的大国来说,更是如此。

咱中国已有全球最牛逼的产业体系,制造业规模13年来居然一直是全球第一,可咱还是大而不强、全而不精。

“咱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要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咱自己的掌控力。”“咱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别让外国给咱‘塞住咽喉’”……今年以来,不论是全国两会参加团组审议讨论,还是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还是到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都特别重视咱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战斗。

3月,公布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咱国成立了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了科学技术部。外媒说,面对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是咱中国迈向更高程度技术独立的重要一步。

咱得搞一个强劲的实验室体系,国家实验室得带头,全国重点实验室要撑腰,科技基础能力咱得夯实得紧;得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凑齐力量来搞些原创性领导性科技,这可是个大事儿啊;得把企业科技创新搞强,还得搞好“揭榜挂帅”等市场化机制……

咱赶紧解决那些“卡脖子”问题,着重研发些有先发优势的重点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前沿技术,咱可得加快形成强大的攻关合力。

咱得让循环经济更有韧性,填补短板,加强弱项,咱还得真刀真枪地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咱2021年第一次参加论坛闭门会,厂商里有一半是咱们的客户;去年涨到70%。这次闭门会咱又算了算,全是咱们的客户。”7月在上海开的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咱们国产车规级AI芯片厂商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感慨万分,“咱这进步是实实在在的!”

从一半变成全面覆盖,咱们产业链在不断向自主可控的路上前行啊。

产业基础能力,2019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个新概念。

一个月过去了,2019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还明确指出,咱们得“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今年5月5日,习近平大佬主持开了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的第一次会。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怎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会议强调了一个重点,“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事关我们未来的发展和国际竞争,赢得战略主动嘛。”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的大哥金贤东说,下一步我们得集中力量在两个方面:一是补短板,主要是保证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还得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二是锻长板,主要是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的基础,还得不断铸造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为了提高产业链的核心能力,我们要实施产业基础的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的攻关工程。为了增强产业链的控制力,我们要培育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顶尖企业,还得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为了顺应产业的发展趋势,我们要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还得增强产业发展的连贯性和竞争力。中国把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看做最关键的“胜负手”。

为了夯实大循环的支撑,我们得确保战略性资源的稳定供应,还得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来到河北省张北县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现场,你会看到一座座巨大的白色风机缓缓转动。

正所谓“这个项目是个大家伙,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一身,解决了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并网、集成应用的难题。”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的建成投入使用,保证了源源不断的绿电稳稳地“送”出去。

能源是个大行业,对国内循环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如何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一直都是个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问题。

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以降低碳排放为重点,发展我国生态文明进入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消耗强度调控的措施,逐步过渡到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双控制度。

先筑后破,全盘考虑。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坚持基于煤炭为主的能源资源分布,强调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方面,提高保障能力。

这是中国能源结构的一个重大变化——截至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达到13.22亿千瓦,创下历史性突破,约占我国总装机容量的48.8%。

发挥煤炭的垫舱作用,推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1至8月,全国原煤、原油、天然气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了3.4%、2.1%、5.7%,为能源安全保证打下了基本的底气。

保证粮食安全是重要的事情,我们要把粮食藏在地里、藏在技术里,严格保护耕地,不能超过18亿亩的红线;我们要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加强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建设种子库,确保种子的安全;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

我们要以新的安全格局来保障新的发展格局,这样才能顺利进行国内的大循环。

畅通双循环:在高水平开放中赢得主动权

9月13日,宣布雅万高铁很快就要开始商业运营了,这个消息在印尼引起了广泛关注。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首次在海外全面、全覆盖、全产业链的项目,也是中国和地区其他国家共同商讨、共同建设、共同分享,一起迈向现代化的典范。

在神州大地上,我们通过沿海、京沪等“八纵”通道、陆桥、沿江等“八横”通道,构建起了高速铁路网络,形成了国内的大循环交通网络;我们向全球市场推进,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的高铁技术体系,中国高铁成为推动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咱们不能关起门来,咱们要通过发挥国内市场潜力来吸引全球资源。咱们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咱们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空客亚洲总装线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把中国造的飞机销往欧洲,给国际民航市场注入了新动能。

造一架飞机可不简单啊,各个环节都要分工合作。法国这边做机头和前机身段,中央翼盒;德国那边负责中后机身段、垂直尾翼,西班牙做水平尾翼;最后的总装交付在中国天津。

中国的经济全球化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前景,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国际大循环提供了重要支撑。

咱们国内市场吸引力越来越大了呀,以前国际市场的吸引力还大一些,但现在外需和内需都在增长,所以国内市场的吸引力显然提升了。这就为我们更好地整合国际生产要素、深度参与全球分工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王一鸣说的哦。 消博会第三届啦,有3300多个牛牌子来参展;广交会第133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参加了;进博会第六届的企业商业展签约面积已经达到36万平方米以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去年的。这些数据也说明了我们的市场规模优势有多大,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增加影响力,提高国内国际市场和资源的联动效果。赵辰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说的。 今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不太好和一些国家强行推动“脱钩”“断链”,可是我们的外贸进出口还是坚持住了,量稳质升。前8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超过27万亿元,规模仍然是历史同期的高位。 “一般贸易进出口比例提高了1.2个百分点哦,民营企业进出口占了总比例的52.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哦。”“汽车及零配件、船舶、电工器材的出口同比增长分别是50.1%、28%、18.6%”……这些数据都是今年前8个月的呀,不仅说明了我们外贸的活力和韧性,也显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实力和竞争力越来越强了。咱在开放发展里要主动出击,打造一个更高水平的开放经济新体制,从而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特斯拉说要在上海盖个储能超级工厂,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也宣布要在合肥落户,投资了10亿欧元呢。联合利华的高端衣物洗护品牌在天津港保税区设立了亚洲研发中心。这些企业要么布局“未来赛道”,要么融入开放创新生态。虽然今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有所下降,受到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疲软和去年高基数的影响,但是外资积极融入我们中国经济大循环的势头可不小。今年1至8月新设立的外资企业超过3.3万家,同比增长了33%,这可是表明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没有减退啊。法国《观点》周刊网站说,咱中国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在好多领域的供应链无人与之匹敌,政策稳定,长远发展目标明确,所以咱还是有吸引力的。今年四月,习近平总书记去广东考察的时候说,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不变的,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要愿意与我们合作、共同发展,咱愿意与他们并肩前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中国的大门越开越大啦!七月十一号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主动行动,以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围绕服务构建新的发展模式,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措施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等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率先出台,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大现代服务业开放力度,增加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数量。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到制度、规制、管理和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更广泛、更深入的对外开放,加快中国开放创新生态的全球竞争力形成。肯尼亚花农在内罗毕的凌晨1点剪下了第一支玫瑰,一小时后,玫瑰在奈瓦沙湖畔被装车,下午3点乘航班飞往中国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天清晨,鲜艳的玫瑰通过海关的“绿色通道”进入湖南高桥大市场,并从那里发往中国各地。一支玫瑰的旅程,生动地展示了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情景。

提出了10年来,“一带一路”合作已成为中国和合作国家创造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覆盖了83%的国家;中欧班列已经开行了7.7万列,连接了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畅通了国际经济循环,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模式。

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并努力推动形成稳定、开放和多元的世界经济秩序。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在更高的层面上相互促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支持。

在中国的大地上,新的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建设,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从东北平原到长江沿线,从黄河流域到华南大地,区域发展大战略正在呼应。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是三个重要城市群的龙头发展地区。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浦东是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海南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浙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它们都在开辟新的路径。

一个个开放的前沿,一个个崛起的高地,连接国内大循环的经络,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

乘长风,破万里浪——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着我们,摇船领航。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加快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当主力,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推动着。高质量发展任务在手,中国经济巨轮希望会更加光明。

新华社的记者是张旭东啦、安蓓啦、陈炜伟啦、张辛欣啦、申铖啦、潘洁啦。

潘一景啦、周圆啦、王聿昊啦是制图的大咖。

最后是徐曼的编辑啦。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